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管理

综合资讯|Information

摄影系小学期成果分享论坛

发布日期:2018-09-15   来源:设计艺术学院   点击量:

摄影系小学期成果分享论坛

 

20189月13日上午,设计艺术学院小学期成果分享论坛第一场—摄影与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汇报在设计艺术学院报告厅顺利举行。论坛分享会出席的嘉宾有:宋佳书记、于友成书记、戏美专业系主任危怡老师、摄影专业系主任朱琦老师、石战杰老师,摄影系教师郭文成、黄志伟老师,以及院长助理高牧星老师、实验办公室蔡园园老师

 

 

首先由摄影系系主任朱琦老师先介绍了本次小学期摄影专业三个年级的实践方案:17级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为摄影采风,采风地为安徽宏村,主要以记录当地的人文风光;16级方案课程设计为专业考察,考察地点为宁波杭州湾,内容为研究城市建设环境发展、拍摄自然景观;15级方案分商业和纪实两个方向,商业方向为深入行业认知、拍摄交流并进行行业调研参观。纪实方向则通过观看展览和专题的拍摄后期编辑来达到专业提升。15级部分同学在摄影系老师的带领下同文学院部分师生共同进行浙江省摄影家口述史的项目除此以外,论坛还特意分享了移动三脚架暑期社会实践“让我们从此有关系”项目活动。

随后,由17摄影2 班张婉丽同学代表安徽路线,16摄影1安朝泽同学代表宁波路线,15摄影1王天煜同学代表口述史项目,17摄影2班刘丰玮同学代表移动三脚架分别进行了汇报。通过各组的考察和实践行程,实践内容、实践成果和心得体会为大家带来了分享。

 

 

 

17摄影的安徽行

17摄影的3个班级的同学在黄小捷老师、陈睦喜老师和郭文成老师的带领下,一同来到宏村、秀里、西递、拙政园、南屏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风写生。

同学们从最初的欣喜兴奋到后期的拍摄,在采风过程中,每到一个景点,都会在其中不断穿梭,踏遍每个角落,不论阴晴,对我们来说都是风景,手中的快门也装进了每个细节,对身体进行了一番淬炼。在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中,我们渐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里去。

 

作品展示:

 

17摄影一班刘佳乐

 

 

 

 

 

 

 

17摄影二班林诗琪

 

 

 

 

 

 

 

 

 

 

 

17摄影二班殷溪纯

 

16摄影之宁波杭州湾

16级摄影系3个班级的同学在设计艺术学院郦娜副院长,摄影系李华春老师、石战杰老师和祖宇老师的共同带领下,“宁波杭州湾”开展为期五天的采风写生拍摄。16年级本次小学期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外出实践,综合运用和巩固摄影技术基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深和拓宽摄影创作对美的修养、提高学生对摄影创作的积极性。也是针对浙江省大学生摄影竞赛中“宁波杭州湾”单元的一次组织拍摄。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

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是东南亚最大的咸水海滩湿地之一澳大利亚至西伯利亚候鸟迁徙线上重要的中转站每年有上百种、几十万只候鸟在迁徙途中经过此地,同学们克服了高温天气,抓拍到了许多精彩瞬间。

 

 

 

 

  

 

 

 

 

 

作品展示:

 

孙晓亮

 

 

 

 

 

卢宇轩

 

 

马孝宇

 

 

 

 

安朝泽

 

 

 

 

 

龚可心

 

 

 

 

 

 

 

 

 

 

 

 

 

 

曹岳川

 

 

 

 

 

15摄影  浙江省摄影家“口述史”项目

此项目由浙江省档案馆、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三方联袂举办。由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周闰三,省摄协主席团委员、秘书长毛小芳进行督导,傅拥军、张新潮、朱琦老师策划,设计艺术学院摄影系15级部分同学经过选拔同文学院的学生共30多名成员,分为五个小组。由设计艺术学院邢千里、虞思聪老师和文学院邵清风、俞洁老师带队,对徐永辉、徐邦、查淼顺、潘文甫、马立群五位老摄影家进行初步的采访。

小组合照:

 

 

 

 

 

 

 

 

虞思聪老师及小组成员同查淼顺老师合影留念

 

 

 

 

 

 

 

 

 

 

邵清风老师及小组成员同潘文甫老师合影留言

 

 

 

 

 

 

 

 

 

邢千里老师及同学们正在对徐邦老师进行采访

 

 

 

 

 

 

 

 

 

 

 

傅拥军、俞洁组及小组成员同 马立群老师合影留念

 

 

 

 

 

 

 

 

资料的收集整理 影片的学习赏析 采访问题的设计 拍摄场景的构思

 

 

张新潮老师给同学们做口述史项目开展的培训

 

这次口述史项目,从每个摄影家不同的个人经历角度切入,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心路历程和特点进行采访,每个摄影师都根据自己不同的经历进行了回答,而这些不同的经历,正是他们作为一个个体,在当时大环境下,一个独立的样本。

整个口述史的项目使得浙江摄影的发展史,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脉络出现,而非之前依附在其他各种事件记录目的之上被记录下来,整个性质发生了改变,摄影以一个主角的身份,出现在历史中,使整个历史变的更加多元化,出现了更多的层次。

 

 

 

15摄影商业方向

 

7月4日-7月10日,15级商业方向的同学分成两组,分别由李锦老师和黄志伟老师带队参与蓝印花布非遗衍生产品和杭州推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调研拍摄。对于商业小组来说,此次是在校期间的最后一次小学期实践,更多的是积累商业摄影中社会实战经验,了解客户的需求同艺术创作之间的磨合。

 

 

 

 

 

 

 

 

 

 

吴越人家负责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萧山过江布传承人吴妈妈给大家讲述了其品牌历史及草木染的知识,并且也邀请同学们亲手体验草木染的制作工艺。

 

 

 

 

 

 

 

 

7月6日,同学们带着制作好的拍摄方案再次来到吴越人家进行方案汇报。

 

 

来欣赏下同学们的作品

 

 

 

 

 

 

 

 

 

 

 

 

徐艾晨作品

 

 

 

 

 

 

 

 

 

刘唐嘉丽作品

 

 

 

 

 

 

 

 

 

 

 

 

 

 

 

 

 

 

 

 

 

 

 

 

 

 

 

顾磊作品

 

移动三脚架

最后汇报的是作为浙江传媒学院的一张名片——移动三脚架志愿服务队,这次移动三脚架在暑期为贵州乡村拍摄专题图片、村民全家福并且将所有的作品最后以影展的方式呈现给村民和外界。在拍摄作品的过程中,服务队不同专业的学生利用其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摄影专业和导演专业通过拍摄作品来呈现问题,其他专业作为辅助,通过专业视角提供拍摄意见,最终通过整理所得资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提出脱贫建议。

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除了延续往年传统项目以外,还与诸多媒体资源:青年时报、佳能(中国)等通力合作,活动队也利用了校内资源和自身社交平台,一方面扩大宣传力度,共同宣传凯里民族风情文化、当地特色茶叶产业、养生旅游业。另一方面让该村感知到外界关注,提升村民的凝聚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地政府公信力。经过短短的七天,小分队用影像的方式呈现出美丽的自然风景,丰富的乡村民族文化。村民们也渐渐露出自信的笑容,感受到了外界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注。服务队也感受到了村民们的信任,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但是我们知道,脱贫攻坚短短七天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后期除了一些主要人员的采访以外,服务队还将撰写后续报道,持续宣传当地农果业和养生旅游业。

 

黄平县分队

 

 

寨头村分队

 

 

从江县分队

 

 

养朵村分队

 

 

 

 

 

         

 

 

 

 

 

 

 

 

 

 

 

 

 

 

 

 

 

 

 

 

 

 

 

 

 

 

 

 

 

 

 

 

 

 

 

 

 

 

 

 

 

 

 

在朱琦老师的总结中,本次摄影专业的小学期是人数和班级最多的一次,对各组队的指导老师提出了感谢,也对同学们的配合提出了赞扬。在这次的论坛分享中,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坐在一起进行专业上的交流和实践中的分享,让大家对专业认知有了更深的了解。接下去,希望同学们做好小学期的作品册,更多优秀作品将在“走进夏天”小学期教学实践成果展中展出,敬请参观。

 

 

 

 

 

                                    撰文:王沛芸 尹佳悦 汪修萍

                                    图片:王沛芸 邵振振

    

 

 

 

 

 

 

关注 D&I

微信 WEICHAT| 微博 WEIBO| FACEBOOK

联系 Contact

浙江省桐乡市逾桥西路998号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楼307办公室
邮箱:sjysxy2011@126.com            电话:0573-89390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