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午,应设计艺术学院摄影系邀请,新京报视觉中心主编赵亢来到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为设计艺术学院摄影系学生展开了一场关于“如好拍好纪实报道摄影”的专题讲座。赵亢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04年加入新京报视觉部,先后多次获得中国新锐视觉联盟年度最佳摄影师、金镜头杰出记者、华赛体育新闻类单幅金奖等新闻摄影荣誉。 讲座一开始,赵亢就在大屏幕上罗列了本次讲座的三个要点,并以所罗列的“报道摄影”、“图片故事”、“历史存留”这三个要点为基础提炼出相关知识,结合自己在新闻行业从业十多年来切身经历的事件为案例加以说明。赵亢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整个报道摄影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他从“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事件报道为切入点谈到了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下报道摄影所产生的几点变化。首先是在拍摄任务上产生的变化与影响,“如今的摄影记者除了在现场拍摄照片以外还需要完成写稿、视频记录等一系列工作。”其次,在拍摄的内容和角度上,依托于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航拍镜头等以及一系列新的拍摄角度出现给受众带来了新的视觉体验。最后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所带来的同质化、低质化问题已经成为各路媒体需要认真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对此赵亢还特别补充到“在同质化严重的今天报道摄影最后的生存价值就是做精或者做快。” 在面对图片故事应该怎么去做、怎么去拍的这个问题上。赵亢表示拍好图片故事的的关键在于确定好拍摄的动机、方式与角度。他例举了自己在汶川地震现场拍摄的精神病患者的图片故事并通过此组图强调“在如此大的灾难面前如何去确定一个具体的拍摄方向是把图片故事给拍好关键点”。在展示以“儿童早熟”为主题的图片故事时赵亢认为,一组优秀的图片故事应该有一个足够吸引读者注意力的角度 “这样的图片故事才有价值与关注点”。赵亢在最后的“历史存留”问题上特别提醒在座的同学一定要把摄影的角度放到中国这个大环境中去。他认为作为一名报道摄影师所报道的各种新闻事件都离不开中国这个大环境,要多加留意“中国式”这个词语去,并通过它来拍摄出更多精彩的作品,使之成为一种历史印记形成一种文化价值。 在讲座的最后,赵亢表达了对学习报道摄影的同学们几点期望:一是要站在事实的角度上负责,二是要站在发展的角度上理解,三是要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还原。参加此次讲座的同学都用心地记着笔记,将近两个小时的讲座过程中无人离席,讲座最终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