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主办单位:浙江传媒学院、寒山美术馆
支持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苏州高新文旅集团
可持续艺术合作伙伴:一吨计划
特别鸣谢:崇土文化
Supervisor:China National Arts Fund Management Office
Organizer: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Zhejiang、Han Shan Art Museum
Supporter: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ND CULTURE & TOURISM GROUP
Partner on Sustainability: One Ton Project
地点:寒山美术馆
Venue:Han Shan Art Museum
Duration:26/10/2024—15/12/2024
项目负责人:陈熹
Project Leader:ChenXi
策展人:张婷、布达
Curator:BuDa、ZhangTing
岜農(瓦依那)、常蓝、陈平、陈小丹、程新皓、戈子馀、谷梓阳、郭志英、Hotaru Visual Guerrilla(胡塔如视觉游击)、胡为一、蒋声、贾志超、康青、康文峰、刘建华、厉槟源、李牧、龙盼、李树淡、刘真辰、李知弥、潘子申、任卫中、宋陈、沈瑞筠、石玩玩、沈也、孙月、唐浩多、王灬、JUJUWANG、王雁玲、瓦伊纳、武子杨/ Mark Ramos(马克·拉莫斯)、叶帆、余君、应歆珣、姚雨何、杨一行、Robert ZHAO(赵仁辉)、张文心、资佰、周晨、朱芳琼、诸葛瑞静、周林玮、张晓、赵玉、张钊瀛
人类的文明诞生自土地。在历史长河中,土壤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社会生态一直处于共生平衡的关系。2024年10月26日至12月15日,“以土为源——当代视觉艺术生态作品展”将在寒山美术馆举办,本次展览由浙江传媒学院和寒山美术馆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学术支持,项目亦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计划。
本次展览旨在通过土壤材料、土地资源、生态维护、植物环境等视角导入“人类世”主题创作,探索土壤在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生态中的双重角色,揭示人类文明依赖土地的意义。展览汇集超过50位艺术家,120余件多元媒介的艺术实践,发起一场人与自然对话。
展览以生态艺术为切入点,从四个单元多角度探讨土壤与生态、艺术与文化之深层关联,通过绘画、雕塑、装置、数字影像等形式,呈现自然的生机与美感,表达对土地的敬意与对生态未来的思考。
第一单元“土壤的颂歌——传统与自然的对话”中,艺术家们运用传统材料与技法,结合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创作出反映土壤与生态美学的作品。
第二单元“生态的织锦——当代艺术的多元探索”则展示了以土壤及其生态为灵感的当代艺术作品,艺术家们运用中药材、木材、植物花叶等有机材料,结合非遗传统与民间工艺,创作出多样化的艺术作品。
第三单元“数字的田野——科技与生态的融合”探索数字媒体与信息科技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艺术家们以土壤的多样性为灵感,利用科技手段扩展艺术的表达边界,传递环境主义和生态维护的现代议题。
第四单元“土地的印记——社会现场与艺术的交织”则关注土地与人类社会的深层联系,展示涵盖人类世、土壤科学、乡土建设等主题的研究型项目与艺术作品,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土壤健康,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构建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
展览特别设置Soil Lab土壤实验室,Soil Lab将土壤科学的魅力带入公众视野,成为科普部分的亮点。通过精心策划的互动展示,让参观者亲身体验土壤的奥秘。展区内,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土壤样本,通过显微镜探索土壤中的微观世界,观察那些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和有机颗粒。同时,还特别设计了土壤气味闻取体验,让观众通过嗅觉感受土壤的生命力。这些设置增加了公众对土壤科学的认识,也强调了土壤作为生命之源的重要性。科普展区的核心目标是致力于将科学知识转化为直观、互动的体验,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土壤保护的参与者和倡导者。
本次展览是一次科学、艺术与生态的对话,也是一次关于土地、生态与人类未来的反思。通过多元的艺术表达与互动体验,让艺术家、科学家和公众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创新的方式提高公众土壤生态意识,并推动土壤生态可持续发展保护实践。
策展人
艺术学理论博物馆学研究方向博士,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拥有二十四年教学经验。2008年至2010年借调至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事务协调局活动策划部,担任亚洲澳新片区主管,负责上海世博会期间44个亚洲参展国的国家馆日活动和日常活动2012年起作为策展人参与各类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并与国内外多所博物馆机构合作。
曾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和巴黎高等实践学院接受高等教育,自2016年起担任寒山美术馆馆长,负责美术馆的筹建、运营和策展工作。他专注于探索美术馆在文化生产和社群建设中的作用,并对艺术生态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演变保持研究兴趣。
“土壤生态学与艺术的融合:共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研讨会
10月26日开幕当天,“以土为源——当代视觉艺术生态作品展”研讨会同步在寒山美术馆举行。研讨会以“土壤生态学与艺术的融合:共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为主题,旨在促进土壤生态学与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公众对土壤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探索艺术在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中的角色,推动跨学科合作,共同应对土壤安全问题。
主持人
任教于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拥有十二年教学经验。2018 年创立可持续艺术平台“一吨计划”,连续两届担任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可持续艺术板块策展人(徐汇区和杨浦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和实践,持续关注国内外可持续生态的发展。2024 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以土为源——土壤生态艺术作品展”项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
嘉宾
兼任教育部高等院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委委员,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数字创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数字影像创意委员会高级专家,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西省数字艺术设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理事。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博士,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样本库技术全国专家,长期负责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土壤监测的管理与质控、土壤样本库建设。
苏州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苏州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从事文学与文化批评、新闻与媒介文化传播研究。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2004年获蒙卡利州立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及 Joan Mitchell大奖;2007年获芝加哥艺术学院绘画硕士及Toby Devan Lewis Fellowship奖。现生活于广州和纽约。她是艺术家和策展人,作品以绘画起步,从自然获灵感,强调经验与过程。借助多种媒介如装置、动画和新媒体等,以多维认知方式探索矛盾双方的转换交织状态。近年通过自留地项目实践日常寄托精神、保持个体独立且与环境同频共振的生活方式。
Curatorial Executive team:
Gu Yi, Li Wenqi, Yao Kaili, Hu XiangYi
Science Popularization Diagramn Designing:
Chang Lan, Jiang Sheng, Guo ZhiYing, Yu Jun
Han Shan Art Museum(No.999 Taihu Avenue, SND, Suzhou, Jiangsu, China)
(17:3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节假日正常开放)
(Admission stops at 17:30,Closed on Mondays,Open on holid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