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管理

学生动态|Student Dynamics

胡晓阳:艺术学习既要像匠人,也要像哲人 | 浙江传媒学院

发布日期:2018-03-30   来源:设计艺术学院   点击量:

΢

设计艺术楼旁的“埃菲尔铁塔” 俞诗婕摄(浙江传媒学院摄影专业)

「小编的话」

为了寻找更多更优质的大学生摄影师,轮到你了特别策划各大高校摄影系列采访,我们邀请了对摄影教育充满热忱与思考的高校摄影老师们,请他们谈谈摄影教育,并推荐优秀的摄影同学们。本期是来自浙江传媒学院的胡晓阳老师!

΢

胡晓阳,现任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授,摄影专业负责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照相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教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光学系。曾任职于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浙江省档案局,2003年任教于浙江传媒学院,曾任摄影系主任。

胡晓阳

΢

「我们的对话」

(以下部分回答来自石战杰《摄影教育:迎向人工智能时代——专访胡晓阳》一文,同时接受采访的还有邢千里老师。)

1. 优秀的摄影教师可以是创作者,也可以是理论研究者。

轮:胡老师好,首先谈谈您自己的摄影经历吧。

胡:好的。小学的时候,看到别人拿着照相机拍照,感觉很神奇、很好玩,萌生了对摄影的向往。1980年,我考入浙江大学,学的是光学仪器工程专业。其中有一门“摄影技术”课,主要讲照相机的设计原理和使用。课程内容有拍照、洗印,也因此对摄影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兴趣。后来,自己就买了一台放大机印放照片。应该说,摄影这个兴趣和爱好是在大学期间培养的。

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机械工业部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从事照相机质量检测和行业管理。当时,单位有各种照相设备和暗房,那么有条件,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摄影。这期间我自己也买了海鸥DF照相机和测光表,拍摄照片。刚开始,我拍摄西湖的照片在《杭州财税报》发表,我高兴得不得了。后来,慢慢参加一些影赛,交流摄影经验,交了一些朋友,自己从摄影中也得到许多乐趣。1990年,工作调动,到浙江省档案局技术部从事资料、照片的翻拍制作和缩微摄影。应该是专业摄影的开始。

΢

胡晓阳

1994年到《浙江档案杂志》任记者兼编辑。这期间接触了一些摄影界的朋友。再后来到编研处,做展示策划设计、管理等工作。基本上都要与摄影与照片打交道,使我在摄影展览的策划制作上有了一定的感悟与经验。1998年,认识了从事大画幅风光、建筑摄影的曾令洪。受他的影响,后来就主要用大画幅相机拍摄风光、建筑,作为《风景名胜》杂志特约摄影记者做地理类摄影专题,并拍摄出版画册和明信片,做了杭州、峨眉山、湘西、岱山、雁荡山、千岛湖、西湖高尔夫别墅、中国良渚文化村、杭州野生动物世界等许多专题。2001年,获柯达杯《中国摄影》年度专业反转片优秀摄影师。

΢

《后来者居》王天煜摄 (浙江传媒学院摄影专业)

轮:后来您是如何投身于摄影教育的?

胡:2002年,我正好40岁。记得摄影家爱德华·斯泰肯有句话“每隔十年,人就应该鞭策自己,好使自我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我就有从机关调出的念头,换一个环境,开始新的方向。人有很多选择嘛,想多尝试一下。还有,到高校可以接触年青人,可以接触学术前沿,也考虑到学校可能有更多时间从事专业。正好,传媒学院那时也需要。我就到传媒学院了,开始与摄影教育结缘。

轮:您认为一名优秀的摄影教师他同时应该是一名创作者吗?

胡:优秀的摄影教师可以是创作者,可以是一位摄影理论研究者,也可以是摄影技术的专家。无论如何,在与摄影相关的一个或几个领域有自己的专攻与造诣,应该是成为优秀摄影教师的必备条件。教师的创作或研究出成果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借此把握艺术、理论与技术源流与发展脉动,使专业教学有深厚的积淀来支撑,始终接轨前沿,即所谓的创作、研究反哺教学。

΢

23:47胡兆玮摄(浙江传媒学院摄影专业)

2. 学生对摄影的理解还停留在“此刻此地”的视觉获得上。

轮:对于年轻的学生们,您是如何施教的呢?谈谈您的教育理念吧。

胡:还是那句老话“因材施教”,但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要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并非易事。一是,按统一的标准和程序培养学生,成本低而效率高,因材施教就要有更多的投入;二是,要发现并以合适的手段去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潜力,就要有一批乐于奉献、倾心学生成长并有因材施教能力的教师。

作为一个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当教师得要爱自己的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通过大学学习在未来面对新的挑战时多一份自信与底气。作为高校的一名基层管理者,我自己要做的就是能够规划设计更为有效合理的教学体系,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

Our Land林影摄(浙江传媒学院摄影专业)

轮:您觉得学生们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吗?还是说他们在某一方面有所缺乏?

邢:坦率地讲,学生对理论学习的不重视是比较普遍的,对摄影的理解还是停留在“此刻此地”的视觉获得上。当然,这与当前的摄影生态对同学们的影响不无关系,不少展览和媒体中的作品看上去似乎不需要太多的理论知识,只要技术过关,多关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体现一点人文关怀,或者表达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就可以了。这一方面导致同学们加深了对理论学习的误解,另一方面也会让他们的专业学习变得越来越功利。摄影是社会文化语境中的摄影,与很多学科知识关系密切,特别是艺术、文学、历史和宗教。比如说,不了解西方的宗教基础和写实传统,也就无法真正理解摄影的诞生动机和西方摄影作品的精神本质。当然,这也给理论教学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自身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理论修养,还要懂得如何将理论教学与摄影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观念和行动上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大学生的夜生活 渠程摄11级摄影专业学生)

3. 不要在比赛、奖项中迷失自我。

轮:那么您怎么看待摄影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问题?

胡:我们学校摄影专业的学生出路还是不错的,都能找到与专业相关的或者与他个人能力兴趣相关的职业,一部分选择了国内外读研,自主创业的学生数也呈上升态势。

我们要客观地看待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求存在的差异问题,到岗位后能上手快固然是好事,但毕业生具备自我学习、不断成长、主动适应职业需求的能力对用人单位应该更有价值。

΢

《谚语》 潘凡殊摄 (浙江传媒学院摄影专业)

当然,我们在教学与社会需求接轨方面,也采取了积极的对应措施。比如积极帮助学生到一线行业实习,邀请一线专家来学校讲学,增加教师团队双师型教师比例,开展小学期实践、项目制教学等等。我们的摄影专业教育在不断做出自适应调整,尽最大可能与社会需求、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

在价值取向多元化、强调个性化育人的当下,我个人认为既要积极帮助学生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社会需求相统一,又要充分尊重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并尽力使两者协调起来。

轮:您是“徐肖冰杯全国大学生摄影双年展”、“浙江省大学生摄影竞赛”和“丽水摄影节国际高校摄影联展”的发起人和策划人,能谈谈你自己对大学生参加摄影比赛、展览的看法吗?

胡:比赛、展览、制作画册等等,这些形式也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展示与传播方式,其本身是一种学习和交流的过程。比赛获奖是其作品被社会肯定的一种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鼓励、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创作的热情。对于专业目标明确的学生,参赛获奖可以成为自己不断成长的阶梯与证明;而对于专业目标缺失或是被动地选择了摄影专业的学生,参赛、获奖有助于促使他们关注专业和行业,逐渐培养出专业兴趣。当然,参赛获奖不是最终目的,还要避免学生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比赛、奖项中迷失自我。

΢

《永乐里》任泽远摄 (浙江传媒学院摄影专业)

4. 摄影需要既有严谨技术精神又有艺术创造力的跨界人才。

轮:您认为摄影为什么需要学院培训?

胡:从摄影发展的历程来看,摄影一直都有大众化、便捷化的趋势。摄影的普及、影像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与摄影的专业性教育并不矛盾。

摄影专业教育强调影像控制能力的基本功训练,影像语言精准表达的专业化培养。就如大多数人都会写字作文,但文学类专业存在的必要性毋庸置疑。在摄影大众化、平民化的读图时代,专业的高等摄影教育不仅是满足社会对摄影专业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还将引导、开发社会对摄影更高端、更专业的预期。

΢

孙梦晨 (浙江传媒学院摄影专业)

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的摄影专业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教育。接受高等教育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环节。与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一样,摄影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是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径之一。通过摄影专业这扇门进入大学,获取知识,培养素质,提高能力,从而实现大学教育具有普遍意义的目标:培养年轻人终身学习的习惯,唤醒他们无惧挑战、解决问题的潜力,奠定他们自我成长、发展的基础。从这个目标来理解,摄影专业教育与与其他专业的教育别无二致。

同时,大学的摄影专业是一个系统的、具有自身特点和相对独立性的学业门类。摄影术从诞生那天起,就将科技与艺术融为一体,因而摄影专业要培养的是既有严谨理性技术精神又有艺术创造力的跨界人才。从摄影职业的要求看,还强调摄影专业教育要开启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和影像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专业训练,会帮助人激发、保有探索未知的兴趣,掌握有效进行现代信息沟通传达的技能。在当下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具备这些能力,无疑是年轻人把握未来、仗剑天涯的一件利器。

΢

顾宇琳 (浙江传媒学院摄影专业)

轮:您认为学院教育和社会培训的差异是?

胡:时下,各种摄影教育培训班、工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总体来说,这反映了摄影广泛普及的现状,有的培训班办得非常好,但也有差强人意甚至滥竽充数的。

一些优秀的摄影家和理论家做的一些培训,特别是针对一些专项摄影的培训比较适合有一定摄影基础的人。有些人在摄影上发展到一定程度,会遇到瓶颈,感到迷茫,一时难以实现突破。通过一个短期集中的训练指导,从摄影理论或创作方法上得高人指点迷津,有可能豁然开朗、实现突破。

高校的摄影教育更注重学生系统化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和综合素质、自我成长能力的培育,对于大多数人的未来发展是不可或缺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摄影培训适用于特定人群的个性需求,但肯定无法取代高校的摄影教育。

΢

乔弟 (浙江传媒学院摄影专业)

5. 不熟悉过去,“当代”就会缺少参考体系

轮:学生们经常做出一些很新,很“当代”的作品,您如何评价这些作品?

胡:不可否认,相对而言,青年人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但作品是否有创新、很“当代”要做具体的分析。我比较赞同中国美术学院许江院长的一个观点:道技相生、道技合一,艺术学习既要坚定地从技艺的角度切入艺术,倡导像匠人一样的劳作;又要将艺术追溯到技艺世界所蕴含的思想领域和存在根源中去,倡导像哲人一样的思考。艺术教育,学生通常是在对技艺的反复习练中提升心智,在对经典揣摩中领悟艺术精髓。没有深厚的积淀,创新往往会成为无源之水;不谙熟旧有,“当代”难免缺少参考体系。学生要敢于创新,要培养创新的意识与习惯,但切不可把某些既定的样式作为创新的标准。

΢

《心潮》姜吉儿摄 (浙江传媒学院摄影专业)

轮:您是丽水摄影节国际高校联展的策展人,能从策展的角度谈谈您心目中的好展览吗?

胡:好的展览应该有思想、有策划,当观者走过时愿意多停留一会,会激起一些共鸣、情感波动或者思考。

轮:您最想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是

胡:心向远方、脚踏实地

浙江传媒学院摄影系

本专业为浙江省特色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摄影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商业摄影能力、跨媒体艺术创作能力,具有较高专业素质,能在新闻出版、影视、商业广告、网络、动漫、移动通讯、科研等行业或部门从事摄影专业创作、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专业人才。

摄影系获省“三育人”先进集体;“移动三脚架”专业志愿服务队以出色的专业能力服务社会,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央文明办“中国第二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成为学校和摄影专业的一张金名片。本专业积极打造展赛平台,形成品牌辐射力。学校作为秘书处单位在国内首创“省大学生摄影竞赛”,由摄影专业具体承办的摄影竞赛成为浙江省参赛院校最多、参赛学生人数最多的学科竞赛之一。还连续举办“丽水摄影节国际高校摄影联展暨摄影教育论坛”,创建了具有一定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专业学术平台;与中国摄影家协会、桐乡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景行——‘徐肖冰杯’全国大学生摄影双年展”。举办这些展赛,逐渐形成品牌效应,提升了专业的影响力。

΢

这个有一群大牌导师的图片故事工作坊报名仅剩最后一天啦!点击下图查看详情。

推荐阅读:

矫健:他们将决定性地颠覆传统的艺术观念|中国美术学院

张辉:艺术作品必须和当代有关系|西安理工大学

王帅:和学生一起面对新的知识和世界|春节高校特辑

关注 D&I

微信 WEICHAT| 微博 WEIBO| FACEBOOK

联系 Contact

浙江省桐乡市逾桥西路998号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楼307办公室
邮箱:sjysxy2011@126.com            电话:0573-89390295